1
核心原则:
以煤层硬度指导截齿选型
煤层硬度的量化分级
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截齿选型的首要依据。工程上普遍采用普氏硬度系数(f)作为评判标准:
软煤层(f≤3):结构松散,通常不含或少含夹矸。
中硬煤层(3<f≤6):结构较为坚固,可能含有少量夹矸。
硬煤层(f>6):煤质坚硬,或含有高硬度的矸石、石英等夹层。
普氏硬度系数(f)可通过实验室对煤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后换算得出(f=抗压强度/10 MPa),或在井下使用回弹仪等工具进行快速测定。

某煤矿煤层
截齿的关键技术参数
针对不同硬度的煤岩,截齿选型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:煤层硬度与齿型的匹配
软煤层:优先选用刀型截齿。其扁平刃口切割阻力小,截割速度快,能耗低。
中硬煤层:推荐使用镐型(锥形)截齿。其锥形头部以劈裂方式破碎煤岩,抗冲击能力更强,适用范围广。
硬煤层及高矸石层:必须使用强化型截齿。通常其硬质合金头尺寸更大,并可能带有耐磨层,专为应对高强度的冲击和磨损设计。

信达超耐磨煤截齿
齿体:应采用高强度合金钢(如42CrMo),经调质处理后,硬度保持在40-45 HRC,并具备不低于49J/cm²的冲击韧性,以确保不断裂。

钎焊回火生产线
硬质合金头:需采用高品质合金,并通过钎焊烧结与可靠的焊接工艺,保证其在剧烈冲击下不破碎、不脱落。结构与设备匹配:
截齿的尺寸和重量需与采煤机功率、滚筒转速相匹配。大功率采煤机应选用尺寸更大的截齿,以承受更高的截割力。
截齿在滚筒上的排布及安装角度也至关重要,直接影响受力均衡与截割效率。

2
应用案例分析
案例:中硬煤层(f≈6)的效率优化
某工作面因夹矸较多,普通镐型截齿磨损极快,月均更换超过100把,采煤机因换齿停机频繁。注意事项有哪些?
将普通镐型截齿更换为带有强化支撑结构的截齿,增强其抗弯强度。
将截齿安装角由30°适当增大至40°,优化受力状态,减少偏磨。
效果:截齿使用寿命延长近2倍,月均损耗降至50把左右,采煤机连续作业时间显著提升。
信达对截齿合金头做了棱台式设计,针对中硬煤层,截齿兼具耐磨性能和抗冲击性,大大提升了开采效率,降低了吨煤成本。
信达超耐磨煤截齿
案例:硬岩巷道(f=8~10)掘进在高硬度岩层掘进时,截齿头部频繁发生崩裂,导致掘进进尺缓慢。
采用复合式合金头设计的截齿,同时,增加高强耐磨层,以提升耐磨性能,和抗冲击能力。
此外,可适当优化掘进机截割头的截齿排布,适当缩小齿间距,使载荷更均匀地分布在多个截齿上。
效果:截齿的平均更换周期从数小时延长至一个班次以上,掘进效率大幅提高。
信达超耐磨掘进齿
信达自研的超耐磨截齿,在高韧性合金钢基础上,增加了硬面耐磨材料,大大提升了截齿的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。
信达超耐磨截齿使用后
3
结论
截齿选型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工作,而非简单的备件采购。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地质条件出发,对煤层硬度进行准确评估,并据此对截齿的齿型、材质、结构进行科学、精细化的匹配。一个合理的选型方案,是保障采掘工作面高效、低耗、安全运行的基础,也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。
